它常常面临哪些批判?

    这些关于以太坊的批判通常充斥着误解,但它提供了对以太坊进行批判性思考的新视角。下文列出了一些对以太坊常见批评,也会提供我个人的看法。这些批评充斥着误解、FUD和谎言,我希望本文能鼓励大家进行批判性思考,亲自获取准确的信息。如果你有其他问题,请留下评论。如果你不同意本文观点,我也接受,我也已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当然,如果与事实不符或者出现了疏忽遗漏,我也会修正自己的观点。特别感谢r/ethfinance收集问题的朋友们。Q:以太坊无法扩容?这显然是错误观点,因为目前上线了多个Rollups,其中一些已经运行了一年!例如Loopring、zkSync、DeversiFi、Hermez、Aztec、dYdX和ImmutableX等等。这些项目中大多数可以通过极低Gas费用,达到数千TPS,其中一些项目还能进行补贴(或减少用户体验的Gas费用)。目前缺少的是通用可编程Rollups。自1月以来Optimism一直活跃在主网上,但目前仅限于Synthetix。Optimism下一个发布的重大项目是UniswapV3,在7月或以后开放公共智能合约部署。顺便说一句,今年Optimism在沟通方面做得不尽人意,所以批评是理所当然的。不管是不是工程项目,沟通和公共关系总是很重要的。但Optimism只是解决方案之一。今年将推出zkSync2.0、Arbitrum和StarkNet等其他解决方案,而OMGX和Cartesi等也将加入竞争。事实上,现在看来,Arbitrum将先于Optimism投入使用。更不用说侧链或commitchain,如Polygon、xDai或其他EVM链,如BSC或Avalanche。最终,所有这些都会成为扩展后以太坊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与此同时,这一观点也有符合事实的部分。我要指出的是,以太坊L1的Gas费用可能会永远居高不下,因为缺乏尚不存在的技术支持。即使对于Rollup,在分片发布之前,Gas费也不会降到极低水平,这要几年以后才能实现,就算能够实现,也不能满足长期需求。另外,EVM区块空间仍有非常大的需求。相关文章:Opinion:Rollupsare4thgenblockchains:CryptoCurrency(reddit.com)Q:过高的Gas费用会扼杀以太坊?这个奇怪观点在加密货币圈里传得很广,但是该观点完全没有任何根据,一个产品产生过度需求会导致其失败吗?显卡价格已经高得离谱了,那么AMD和Nvidia是否很快就会被淘汰?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现实情况是,正如前文所述,EVM区块空间需求非常大,而Gas供应有限。目前,高昂的Gas费用表明对以太坊L1区块空间需求非常大,人们愿意为其支付高昂溢价。这就是以太坊网络和ETH的价值所在。两个月后,基于EIP-1559机制,每个ETH利益相关者都能获得这些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Gas供应量会逐步增加,Gas费用也会下降——从现实长远角度来看,区块空间供应永远不能满足全球对EVM区块空间的需求。未来会出现Rollups、zkPorter/Validium等混合解决方案、侧链/替代链和中心化解决方案。整个以太坊生态系统将协同运行,在去中心化和交易费用方面作出不同权衡。Q:以太坊是中心化系统,所有决策都由Vitalik做出?尽管Vitalik仍然是以太坊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间推移,以太坊的开发已经变得足够去中心化。以太坊的独特之处是采用多种客户端,研究与开发人员一起创建易懂的规范。然后,多个独立工作的客户端开发人员会应用规范。这与所有其他区块链项目不同,因为后者由核心团队开发单个客户端。

    当然,现在也有人支持单个客户端——将所有资源集中于一个客户端,这样该客户端的质量可以比其他4、5个独立客户端更高,但开发多客户端显然是最去中心化的方法。例如,目前以太坊采用了4个共识层客户端,还有一个在开发中,所有这些客户端的开发者团队除了获得资助外,都独立于以太坊基金会。对于任何共识升级,这5个开发团队必须达成一致,然后135000多个验证节点也要进行更新。这与中心化网络相反。更不用说以太坊强大的「Layer0」,也就是以太坊社区,所有开发者和验证节点都参与其中。例如EIP-1559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区意愿驱动的。Q:以太坊采取了预挖机制,Vitalik在控制以太坊?(来自u/aaqy和u/ec265)我是ICO的粉丝,虽然以太坊确实进行过ICO。我也不喜欢自私挖矿(ninjamining),比如比特币。我们已经看到一些DeFi项目公平的上线方式,其中包括向用户进行空投,这当然是代币分配的最佳方式。然而重要的是,我们要理解当时以太坊ICO的背景。在2014年这是最公平的募资方式。在以太坊创世后,以太坊基金会持有约1200万个ETH。然而这些年来,许多ETH都分发出去了,其中很多都用于筹集资金,就像以太坊当时的情况一样。目前以太坊基金会和早期开发者最多持有2%的供应量。Vitalik拥有的ETH占总量的0.3%。相比之下,其他项目创始人往往持有20%或以上的代币,例如特斯拉或亚马逊等上市公司,中本聪持有BTC总量的5%(在2009至2010年,其持有量高达50%以上,但是这些比特币被认为是丢失了,所以没有可比性)。因此我会说,0.3%不足以充分激励Vitalik继续进行以太坊开发!我是否希望看到ETH代币分配更加公平?答案是肯定的。但如今,与所有其他项目相比,以太坊代币分配最为公平。Q:挖矿正在破坏环境?虽然不同挖矿机制确实有细微差别,但该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工作量证明挖矿机制非常低效。在未来几个月内以太坊将转向权益证明,这将使以太坊的能源消耗减少99%以上。这也不仅仅是用电问题,我们知道目前全球半导体严重短缺。目前许多台积电有限的晶圆供应被用于制造矿卡,例如ASIC和GPU,这些资源可以重新分配为工程、科学等领域服务,当然,也能用来玩游戏。Q:以太坊曾进行过回滚,这种情况还会发生?人们喜欢用DAO分叉这个例子来证明以太坊会进行回滚。但人们也选择性地忽略了这其中的许多细节:首先,DAO分叉不是回滚。这是一个特殊情况,攻击者必须等28天才能取款,所以社区执行了更改智能合约的操作。开发者、用户、矿工和社区都达成了强烈共识——所以很难说回滚是一个中心化决定。那些拒绝回滚的人干脆选择了以太坊经典。这对所有人都是双赢。当时以太坊还是一个非常非常新的项目。你知道哪个项目在诞生不到2年就进行了回滚吗?详见:Valueoverflowincident-BitcoinWiki针对这一假设,EIP-999遭到拒绝是最有力的反击证据。曾经有机会为以太坊联合创始人之一管理的实体回滚50万个ETH,但社区强烈反对这一决定。以太坊不会再次发生回滚。Q:以太坊依赖Infura?虽然Infura确实是一个占主导地位的服务提供商,而且以太坊生态系统肯定需要多样化,但这显然是个错误观点。

    在2020年11月,Infura遭遇了一次大规模宕机,但以太坊一直运行良好。当然,这次事件对一些前端、交易所和钱包造成了干扰,但只要自己运行节点或使用不同服务提供商,就可以解决该问题。自从这次宕机后,许多前端和钱包开始运行自己的节点,并使用像Alchemy这样的替代方案。虽然在这方面还要做很多工作,但认为以太坊依赖Infura是错误观点。Q:以太坊状态增长过快?与比特币相比,这当然是正确观点。如果想要一个区块链以归档模式回溯数据,验证创世区块起的每笔交易,那么比特币确实是一个更好的选择。那么其价值有多大?如果你想使用比特币网络,那么你已经信任了矿工。在以太坊上,你可以用1TB的SSD,在第四代树莓派系统(RaspberryPi4)上运行全节点(非归档节点),发送和验证交易。对于大多数用户和消费者来说,这是相对容易购买的硬件。有些人可能会说,即使运行归档节点,通过TurboGeth这样的客户端也能很容易实现。同样,与币安智能链、EOS、Solana或其他高TPS的Layer1链相比,以太坊状态增长更接近比特币。对于这些链来说,用户验证交易的概念甚至不存在。同时也要注意,以太坊将在这方面作出更多取舍,慢慢实现弱主观性、无状态、状态逾期机制等等更新。纯粹主义者会觉得这不公平,不过不会带来影响,考虑到其他好处,会有一群用户很乐意同步从创世区块起的数据。Q:ETH供应没有固定上限?该观点符合事实,但背后考虑到了安全因素。我想补充的是,在EIP-1559和合并进行后,ETH供应很可能会达到大约1.2亿枚,并在此之后继续通缩或保持稳定。Q:以太坊的货币政策不可靠?该观点部分正确。虽然很多人夸大了这一点,但以太坊的区块奖励确实经历了两次削减,而且背后原因都是由社区共识而不是代码。EIP-1559和合并会彻底改变以太坊货币政策。但如果在未来几年内这两者并没有给以太坊带来进一步改变,该批评仍然有效。就代币供应的可预测性及可靠性而言,比特币仍然是标准——尽管它在未来会面临安全风险。Q:以太坊2.0还需要很多年才能实现?关于以太坊2.0存在很多误解,尽管在很大程度上,以太坊的研究和开发人员要为信息传达的含混负责。首先,我们现在都不会称其为「以太坊2.0」。总之,这是指一系列升级。信标链于2020年12月上线,是第一次升级,相关人员正在积极推进合并,计划于2021年底进行。接下来我要谈谈分片。另一个误解是,在这些升级后Gas费用会更低——但这绝不会发生在Layer1。分片的作用是加速Rollups。无状态和状态逾期结合会对Layer1产生更大影响,如果需要的话,会再加上分片执行(这一点目前尚无定论)。Q:以太坊没有内在价值,是无中生有?以太坊是一个全球去中心化的SaaS平台,通过交易费用产生收入。现在这些交易费用相当可观——每月超过10亿美元。与世界上最大的公司相比,以太坊收入排名第二。我目前不认为这是可持续的,但我的意思是这是可能的,并且对未来有一定认识。EIP-1559会在7月上线,大部分交易费用将被销毁,直接为ETH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

    合并后,除了质押产生的收益外,剩余未销毁的交易费用(tips)将分配给质押者。以太坊不仅是世界上最具生产力的资产之一,还具有最先进的价值捕获机制。Q:ETH质押难度过高?该观点非常符合事实,32ETH是一大笔钱。然而,我认为人们对质押的定义有一个严重误解。在许多委托型区块链中,当你进行「质押」时,实际上是委托别人进行验证。Algorand等较新的共识模型会随机化此过程,但你仍然是在委托他人,而不是亲自进行验证。你实际上什么都没做就能获利。在以太坊信标链中,你通过质押自己的ETH成为验证节点,从而通过向网络提供服务赚取质押收益。对于那些只想质押而不关心技术细节的人,信标链只是基础层,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多种质押服务,这些方案在去中心化程度上有所不同。这些服务让你能够质押少量ETH获得奖励。点此查看质押服务列表:Ethereum2.0BeaconChain(Phase0)BlockChainExplorer-Ethereum2.0StakingServicesOverview-beaconcha.in-2021Q:以太坊从未按时执行更新,经常改变计划?(来自u/I_haven-t_reddit)以太坊是否不断改变计划?这绝对符合事实,但这一点很符合实际需求。加密货币行业在快速创新,当你取得突破性进步时,坚持旧技术没有任何意义。即使你已经有一年左右没有研究该行业,放弃PoW/PoS混合共识仍有其道理。以太坊采用以Rollup为中心的路线图是有意义的,因为能极大提高以太坊扩容性,其到来的速度比我们想象的都快。各种升级的确正在进行,信标链在2020年12月上线,在两个月内就会实现EIP-1559,我们距离合并不到6个月。Q:权益证明机制会聚集资产,导致中心化?(来自u/epic_trader和u/Mathje,u/sn00fy)虽然乍一看该观点似乎有其道理,但其中也涉及到许多细微差别:运行了6年多的工作量证明机制给以太坊带来了很多益处,期间我们看到了有效的代币分配。现在,论及代币分配的去中心化程度,以太坊仅次于比特币。验证节点和(非验证节点)质押者也有参与成本。虽然硬件成本显著降低,但存在税收问题以及会经过再分配的成本。经常被忽视的一个最大因素是,在权益证明机制(ProofofStake)下,代币发行量非常低。合并发生后,发行量大约为0.5%。社区正在提议设定验证节点上限,随后发行量会限制在0.8%左右。Q:若以太坊得到各大公司采用,他们只会运行私有链?(来自u/sn00fy)不仅仅是公司,未来也会推出针对消费者的私有链。币安智能链上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但我认为,在未来政府、银行和企业等大公司将运行私有链。当然,企业也会采用支持B2B的公有链。正如开头所述,长期来看,以太坊Layer1所消耗的gas非常有限。但这并不重要,Layer1的空间将一直保持100%饱和,而其他基于以太坊构建的解决方案会增加其网络效应和林迪效应(LindyEffect)。Q:以太坊采用的都是老技术,新诞生的区块链会采用更新的技术?(来自u/Mathje)尽管加密领域里存在很多错误信息,导致了很多恐慌、疑惑和不确定性,这是最让我头疼的一个观点。以太坊一直处于创新前沿,并将继续保持这种状态。虽然这一领域确实有创新项目,但没有任何项目试图解决大问题:区块链不可能三角问题。假设一个情况:其他所有智能合约链都使用某种形式的委托型共识机制,许多都对验证节点数量设置了硬顶。例如,Cosmos:300(目前达到150);Polkadot:1000;币安智能链和EOS:21。最终对区块链而言,验证节点数量越多,可扩展性越差。信标链使用了革命性新技术,如弱主观性和签名聚合,以支持多达100万个验证节点,实现大规模去中心化。

    目前已经有13.5万个验证节点,每周还有数以千计的验证节点加入。更不用说信标链验证节点不需要像其他链一样全天候在线。第一种情况:在ETH转账方面,这些Layer1链的吞吐量可以超过以太坊(55TPS左右),总体吞吐量也会超过以太坊(20TPS左右)。但以太坊正在利用突破性新技术,例如数据可用性抽样,在不影响去中心化的前提下,通过赋能Rollup和数据分片技术,达到10万以上TPS。即使完全放弃去中心化,Layer1也不会达到这么高的TPS。如果加入zkPorter和Validium等混合解决方案,以太坊能取得更高TPS。第二种情况:最具创新性的区块链实际上是Rollup。StarkNet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StarkNet等Rollups解决方案之所以基于以太坊,其原因在于以太坊拥有行业内最好的共识机制。第三种情况:几乎所有创新性新智能合约都是在以太坊上发布,然后复制到其他链上。简而言之,以太坊生态系统拥有行业中最尖端的技术。Q:以太坊没有真实使用场景,不过是赌徒的游戏,或者为一些同样无用的代币提供交易平台?(来自u/sn00fy)赌徒也像其他人一样支付交易费用,基于可信中立性和无需许可的特征,以太坊允许人们通过该平台做任何事。也就是说,以太坊上的许多活动似乎都带有投机性质,这一点确实令人担忧。当然,所有早期技术都是如此。我们也看到了大公司在真正采用以太坊,例如Visa,欧洲投资银行也在以太坊上发行债券。我们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来拓展这些真实用例。Q:Rollup是中心化的?确实,一些早期Rollup有中心化的sequencer(排序者)。但这不是安全风险,因为欺诈证明或有效性证明将提供与以太坊主网相同的安全性。活性和审查风险也存在,中心化sequencer绝对不是去信任化的系统。幸运的是,大多数Rollups在路线图中都有对sequencer进行去中心化的计划,所以这不会是一个长期问题。Q:以太坊路线图以Rollup为中心,会破坏其可组合性?(来自epic_trader)是,但又不是。在Rollup内部,一切都是可组合的,但是layer1和Rollup之间以及Rollup和Rollup之间的可组合性确实遭到了破坏。幸运的是,有很多项目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实现相对流畅的Layer2互操作性,但这项工作仍在进行中,就目前来看,可组合性更像是一个工程问题,而不是理论上的障碍。Q:以太坊就像是个四不像怪物,有两条区块链以及ETH1和ETH2两种资产?这是错误观点,只有一种ETH代币。虽然现在有两条链并行运行,但可以把信标链看作一个激励测试网,以确保全新共识机制能够流畅运行。这两条链将在不久的未来合并成为一个以太坊。原帖作者对部分评论的回复:我觉得下面有一半的评论都忽视了区块链不可能三角问题。除了以太坊,没有任何项目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也没有尝试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比特币和以太坊以外,所有项目都在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上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妥协,而且大多数项目仍然无法提供以太坊Rollup的扩展性,在分片投入使用之后,Rollup能够实现更强的扩展性。如果你应用一个非委托共识机制,其中有135000个验证节点(更不用说100万个了),同时将状态维持在可控范围,让该区块链在消费型笔记本电脑或第四代树莓派(RaspberryPi4)上运行,那肯定是在做梦。正如前文所述,大多数区块链最多有几百个验证节点,这些节点接受委托,进行中心化质押。有人提到了Solana,根据该项目的系统要求页面(验证节点要求|SolanaDocs),若要一个运行Solana节点,需要每月花费1200美元租用云实例,每个月状态大小就会增加几个TB。这只是一种不同类型的产品,无法与以太坊相提并论。但是Solana的设计思路并没有错,正如我上面所提到的,基于以太坊或与以太坊并行的解决方案会各有优缺点,在去中心化和交易成本之间进行取舍。90%批评这篇文章的评论似乎都与交易费用有关。我想再次重申一下,对于区块链不可能三角问题,以太坊生态系统拥有独特优势,可以通过Rollup,实现高度去中心化,保证安全和高扩容性。Layer1的Gas费用将保持在高水平,这是可以接受的情况,因为大多数人的交易将通过Rollup、zkPorter/Validium混合解决方案甚至是中心化侧链。我认为很多人有一种固化的思维,认为Rollup等于其他Layer1解决方案。相反,Rollup正是替代这些解决方案的直接竞争对手,而且在几乎所有方面都有优势。至关重要的是,许多人似乎有一个误解,即没有单一的Layer1能提供以太坊生态系统在多层作用下所展现的可扩展性。

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自担!

Pixel Artist Pixel Artist
Happy Kittens Puzzle Happy Kittens Puzzle
Penguin Cafe Penguin Cafe
Animal Connection Animal Connection
Snakes N Ladders Snakes N Ladders
Pixel Skate Pixel Skate
BeeLine BeeLine
Draw Parking Draw Parking
Draw Racing Draw Racing
Soccer Balls Soccer Balls
Happy Fishing Happy Fishing
Crashy Cat Crashy Cat

FREE GAMES FOR KIDS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