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投「巨鲸」频现,DeFi 项目接连陷内幕交易丑闻

    DeFi以「空投」取代了「ICO」层层套现的代币分发模式,但只要项目存在提前融资,就很难不陷入内幕交易的丑闻。加密风投机构DivergenceVentures被指在它投资的DeFi项目RibbonFinance的空投活动中不当得利,该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漏洞从空投的RBN代币中获利702ETH,时值250万美元。DivergenceVentures被「抓包」后退回702ETH。紧接着的有DeFi用户发现,另一个DeFi项目Ampleforth也存在可疑的「撸空投」钱包,一个匿名地址在该项目今年4月宣布空投治理代币FORTH之前,就创建了超过5000个交互地址,在FORTH进入二级市场后获利2800万美元。网友直指「存在内幕交易」。当越来越多的DeFi项目选择以空投的方式分发项目代币时,用户仍然跑不赢那些提前知道消息的人,而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很有可能成为接盘侠。尽管DeFi宣称是以「去中心化」的链上运作方式变革金融,在代币的分发上以「空投给用户」取代了过往「ICO发币」层层套现的方式,但只要项目有提前融资,对于用户来说就很难不陷入内幕交易的丑闻。DeFi项目接连出现可疑空投「巨鲸」「这个赌FORTH空投的地址也需要公众关注。」10月9日,投资机构GBV的分析师Sungjae在海外社交媒体上披露,有匿名人士通过提前与DeFi协议Ampleforth交互产生了超过5000个空投地址,在Ampleforth正式宣布开启治理代币FORTH空投后,获利了2800万美元。据公开消息显示,今年4月22日,DeFi领域曾风靡一时的算法稳定币项目Ampleforth(以下简称『AMPL应用』)宣布,将推出治理代币FORTH,总量1500万枚的FORTH中,将有67%给到AMPL社区,凡是在2022年3月30日之前与AMPL应用有过交互的用户,访问空投申请页面、链接ETH钱包,将有资格获得免费的FORTH代币。

    研究员曝光可疑FORTH空投地址根据Sungjae的披露,至少从257天以前即今年的1-2月份时,该匿名人士经由以太坊上的隐私协议TornadoCash上接收了200ETH,然后给超过5000个地址发送了少量的AMPL代币(调控AMPL算法稳定币协议运行的记账代币)和ETH用以呈现交互,在AMPL协议宣布空投治理代币FORTH的100天后该匿名人士获利,仅在空投当时它就获利2800万美元。有网友提示,4月22日,FORTH空投当天没几个小时,加密资产交易所Coinbase就上线了该代币。此后两天,包括Binance在内的多家交易所也上线了该代币。也就是说,FORTH在推出后没多久,就已经出现了二级市场,上线时一度高达59美元。要知道,今年1、2月份时,ETH的价格还在1200-1300美元之间,200ETH差不多价值24万-26万美元之间。该匿名人士投入200ETH获得的这批空投,回报率超过百倍以上。「这个案例特别有意思,因为没人可能会猜测到有空投,但内部人士对空投的资格却很有把握,会是谁呢?某个富商?还是实习生?」Sungjae在曝光这个地址后抛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多数网友认为这是「内幕交易」,有跟帖网友将矛头指向了项目内部人士,也有人认为这是项目方的投资机构干的。

    截至目前,Ampleforth项目方未对此进行回应。由于该匿名人士的ETH地址经隐私协议处理过,外界很难摸清如此操作的人到底所属何方,而网友之所以将此指向内幕交易,多因此前已经出现过投资机构悄然「撸空投」获利的案例。10月8日,DeFi项目RibbonFinance的投资方DivergenceVentures公司被指利用漏洞从空投中获利702ETH,时值250万美元。相比Ampleforth事件,RibbonFinance的案例被媒体广泛关注,闹得行业里人尽皆知。链上数据显示,与DivergenceVentures公司分析师BridgetHarris相关的以太坊钱包从其他钱包中收到了702ETH,这些与Harris钱包关联的钱包地址曾参与了RibbonFinance治理代币RBN的空投活动,每个钱包都将RBN换成了ETH,最后资金汇总在了Harris的钱包中。加密圈的爱好者推测,DivergenceVentures是Ribbon的投资方,其研究人员很有可能利用内部信息成功地操作了RBN的发行。但Ribbon的社区负责人否认了这些指控。公众之所以能定位到Harris,是因为她在上个月公开发布了她的以太坊服务域名,这就让外界识别她的钱包变得更加容易。事件被曝光后,DivergenceVentures在官方社交渠道上称,仅向Ribbon投资了2.5万美元。该机构承认使用了女巫攻击(模仿多种身份刷量的攻击方式),并为「越界」而道歉,决定将702ETH返还给Ribbon的DAO组织。

    DeFi内幕交易只能沦为「道德风险」加密资产的爱好者对投资机构、内部人士「撸空投」的愤怒,说到底是因为他们比普通用户更具备消息的获取能力。DeFi风靡市场以来,将项目的治理代币「免费分发」给与应用交互过的用户地址被称为「空投」,这种方式一向被市场视作比ICO公募来得更为公道。过去ICO的商业模型是用概念项目向不特定的投资者融资,需要普通投资者拿加密资产市场的「硬通货」如BTC、ETH、USDT去兑换项目代币,待项目代币上线二级市场后套现,这种投资方式的风险性较高,因为概念项目能否落地存疑,投资回报纯靠在二级市场炒作,能否上线交易所成为赌ICO回报率的筹码之一。在币圈,2017年风靡、2018年死掉的ICO项目数不胜数,中国监管最终将ICO定性为非法融资,美国、韩国等海外其他国家的监管部门也在打击虚假的ICO骗局。当加密资产行业进入DeFi时代后,项目空投取代了ICO这种代币分发方式,在区块链链上使用过DeFi应用的用户似乎更有资格获得项目的治理代币,形成社区氛围之外,用户还可以通过治理代币的二级市场价值获得相应的回报。从去年6月开始,去中心化借贷协议Compound、去中心化交易所Uniswap等王牌DeFi项目,在流动性挖矿的狂潮下先后带头营造了两轮治理代币的价格狂欢,此后,DeFi用户开始关注那些还未发行治理代币的DeFi应用,纷纷投入资金在这些应用中留下交互痕迹,以期在项目发币后得到空投奖励。从今年开始,创建与应用交互的地址、用资金留痕、撸项目空投的方式甚至成为了一些DeFi玩家的流水化作业,有技术能力的玩家在用脚本刷交互地址,缺乏技术手段的玩家也在手动操作。DeFi项目以空投奖励凝聚社区的初衷在市场的狂热中变了味。而RibbonFinance、Ampleforth事件的发生让空投不再单纯是用户间的抢跑游戏。因为无论是技术流还是手动党,都不如内部人士的内幕消息「来钱快」。

    有网友调侃,有信息获取优势的内部人士还差技术手段和脚本吗?「你提前5天刷1000个地址,人家可能在3个月前就已经刷好了1万个。」而如果这些人是项目方自己,或者是项目的机构投资者,那么「免费分发给社区」就成了愚弄用户的「羊头」,本质上卖的还是ICO的「狗肉」,受伤最深的要数在二级市场高价买入这些代币的投资者。更甚的问题是DeFi的链上部署属性可能让这种内幕交易变得更加隐蔽。DivergenceVentures是研究员自曝了信息被人「抓包」,更狡猾的、在Ampleforth上提前刷量的匿名人士则很难被定位到个人信息。ICO已经被不少主权国家的监管机构定义为非法、违法甚至诈骗,但尚未被监管DeFi一旦出现内幕交易,仅能被视作「道德风险」。这种「道德风险」仅仅会伤害投资者吗?现实告诉你,并不是。上周,去中心化借贷应用Compound因代码中的一个错误导致错分了近1.5亿美元的代币,这些代币原本是作为社区流动性挖矿的奖励。该应用的创始人罗伯特·莱什纳(RobertLeshner)将意外分发称为「道德困境」,并呼吁用户归还资金。到目前为止,用户已经退回了超过163000枚COMP代币,价值5300万美元,仅是投入资金的1/3。发生这样的问题时,信奉「Codeislaw」(代码即法律)的DeFi项目方恐怕没有「报官」的立场,能做的只有呼吁。反之去看「有消息、撸空投」的人或机构,道理同样如此,没人能将他们的行为诉诸于真正的法律。

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自担!

Pixel Artist Pixel Artist
Happy Kittens Puzzle Happy Kittens Puzzle
Penguin Cafe Penguin Cafe
Animal Connection Animal Connection
Snakes N Ladders Snakes N Ladders
Pixel Skate Pixel Skate
BeeLine BeeLine
Draw Parking Draw Parking
Draw Racing Draw Racing
Soccer Balls Soccer Balls
Happy Fishing Happy Fishing
Crashy Cat Crashy Cat

FREE GAMES FOR KIDS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