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1公链竞争减弱 L2公链将成为下一个竞争焦点

    我非常看好GeneralL2和垂类L2。以下分析:所有的L1都有不可能三角的问题,即没办法同时做到去中心化,可拓展性和安全。所有的L1在2018-2020,2021-2023都想解决这个问题,事实是没人能够都做到这三点,必须要做到TradeOff。当人们意识到L1的方向出现了问题后,以色列制作了第一个Layer2Starkware。L2就是项目方运营节点,自己造一个“链”,一个batch里面有多笔交易,把多笔交易打包成一个单笔交易提交给L2在L1的合约,该合约就会在L1执行,随后主链确认L2交易,这样就能做到快+便宜,并且安全上和去中心化还能继承L1。2022年Celestia提出了模块化区块链的概念,即区块链应该分成4部分,Execution执行,Settlement结算,Consensus共识和DA数据可用性。其中Execution和DA是最值得重点关注的对象。这两部分承担了最上层(执行)和最底层(存档交易)的业务。先把时间拉回到2017-2018年,当时的投资标的多是ethereumforkchain,当时的盛况无需多言,但是为什么能红极一时?

    这和新资产类型ERC20的发行IEOIDO相关,任何人都可以无许可的发行新资产让市场认购,这是当时牛市的导火索。当时赚钱的标的是L1(ethfork)以及各类新资产的交易平台。2020-2021年,投资标的除了Ethereumcompetitor,还慢慢有了defi和gamefi为代表的dapp,并且新资产类型NFT也能算是流量的进入入口之一。在这个赚钱并存活下来的标的是L1(ethcompetitor)以及各类资产的交易平台(除了上述的各类cexdex,还有NFT的交易所,各类衍生品交易所也开始做大做强)。我们再看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这点感谢唐老板对我的启示。我们回看上个cycle中跑出来的L1,当时看他们上币前的最后一轮融资会觉得很贵,但是经历一个牛熊以后,再对比一下现在的估值,还是会觉得当时的估值多么的便宜。但是这句话有幸存者偏差。为什么上个cycle里面赚钱的是L1呢?因为:1.大家确实想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以太坊的可拓展性2.各类共识方法的创新3.大家想要创立出自己的生态角度4.疫情导致的放水导致资金冲向了故事能够讲的最宏大的赛道5.当时的以太坊的生态还不够具备绝对的统治力。

    从GeneralL1来看,我把它们定义成大而全,最宏大的叙事的L1,每个人都是Ethkiller,每个人都想做出自己的生态。即使是最后一轮投,甚至是发币之后一级半投,即使放到现在的估值,都是两倍以上,如果能在高点卖掉(而且能卖掉,因为解锁了),倍数相当高,是最优解。从L1asaservice来看,这看起来是一个比L1更大而全的故事,但是问题会出现在:1.比L1更考验团队建设生态的能力2.token捕获价值能力很差(cosmos的token就是纯空气,polkadot的卡槽拍卖也被吐槽了很久)。但还是能赚不少,而且即使最后一轮上车,也有两倍以上的收益,但整体天花板相对较小。从垂类L1/L2来看,这更细分,确实从天花板等角度来看,均劣后于上述选项,但当时没做出来的原因在于:1.当时没有模块化的思路2.本质上还是做了一个L1,还是要重新搞vm资金用户和开发3.性能还是相当辣鸡,完全没办法支持企业级金融或者是消费端的massadoption。但当势来时,收益会极其明显。但是下个cycle我认为可能会出现不一样的情况,例如ethstorage和xxxx(卖个关子),一个是解决了以太坊上数据存储的问题,另一个是做到极致的执行层,从而支持消费级应用以及服务于企业级的高性能衍生品/现货交易所。目前一直没有massadoption,是因为区块链根本不适合做massadoption吗?不一定是,尤其是从金融端考虑,区块链或者说分布式技术非常适合做交易的massadoption。

    如果能够造出一个很快的执行层即一个很快的垂类layer2,web2的开发者,尤其是中国的开发团队,很可能在上面能造出新范式。在这两个cycle里面已经证明了以太坊的不可撼动的地位,公链大战还会在这个cycle复现吗?我觉得不会。原因来自于:1.开发(3w开发者)。2.用户(30-40wDAU)3.资金(30BTVL)4.充分的迭代和更新,我们在三年的时间里面已经确认了Rollup,模块化,DA等方向。因此下个cycle的公链大战会是L2大战。目前的L2还是以General为主,其实还是不便宜不快,能够提升的空间还是很多,且目前L2的生态也没做那么大。目前L2的性能和其他L1竞争者拉不开差距。例如2B类型的金融项目,我们拿gravity举例。

    CeDeFi链上衍生品就是天生为大客户服务,但是受限于现在Starknet的性能,即使做一个appchain,从成本端和速度端来看,还是没办法做到链上撮合(现在只能做到链下撮合链下结算),因此还是不能做到完全透明trustless。如果把Gravity搬到xxx上,那就是一个高性能全透明的2B链上衍生品交易所。我们是否能另辟蹊径,暂时舍弃一部分去中心化的能力,来造一条非常高性能的L2从而来和目前的GeneralL1来差异化竞争呢?可能这个L2就不适合做defi等,但非常适合来做消费类项目(游戏或者电商等)以及一些企业级金融项目(链上撮合的orderbook交易所)。这为潜在的massadoption创造了可能的土壤。目前来看,这类的垂类layer2另辟蹊径,反而可能为实现massadoption的dapp提供好的基础设施。但这可能要从硬件的存储,并行的MEV,数据结构等做出改进。让子弹飞一会,看看半年一年以后以高性能为主打的垂类L2的进展。再看看两年三年后能不能在上面做出massadoption,不管是消费还是金融。

Pixel Artist Pixel Artist
Happy Kittens Puzzle Happy Kittens Puzzle
Penguin Cafe Penguin Cafe
Animal Connection Animal Connection
Snakes N Ladders Snakes N Ladders
Pixel Skate Pixel Skate
BeeLine BeeLine
Draw Parking Draw Parking
Draw Racing Draw Racing
Soccer Balls Soccer Balls
Happy Fishing Happy Fishing
Crashy Cat Crashy Cat

FREE GAMES FOR KIDS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