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end.tech代币模型深度分析与前景探讨

    在代币经济的推动下,Friend.Tech社交平台于2023年8月开始崭露头角,成为当今SocialFi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应用之一。平台为KOL(意见领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使其能将自己的社交影响力进行代币化表示和交易。在获取了极高关注度的同时,平台的代币经济模型和商业策略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代币模型深度分析摘要在代币经济的推动下,Friend.Tech社交平台于2023年8月开始崭露头角,成为当今SocialFi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应用之一。平台为KOL(意见领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使其能将自己的社交影响力进行代币化表示和交易。在获取了极高关注度的同时,平台的代币经济模型和商业策略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此报告中,我们结合对链上数据进行的分析探索,深入剖析了Friend.Tech的刚性代币经济模型。我们发现:代币价格的幂次上升通道为KOL带来了可观收益,但同时也限制了他们的粉丝社群规模,99.94%的账户代币持有量范围集中在0-100区间内,代币价格基本在4ETH以下。代币的刚性定价机制导致代币价格处于高位后交易量迅速下降,日均交易次数仅在第一天能够达到7次,此后维持1次及以下。当前代币经济模型的持续收益前景不明朗。代币经济模型中明确的套利空间吸引了大量投机者和交易机器人,他们贡献了平台总交易额的90.6%。然而,仅有18.6%的投机者成为“聪明钱”(收益为正),其中一半收益都被10.8%未绑定社交账号的纯投机者赚取。最终,在对Friend.Tech的市场表现、用户行为与核心经济逻辑等进行深入分析后,我们对Friend.Tech目前暴露的问题和前景做出如下评论:Friend.Tech的经济模型可持续性较低。代币价格升高后更高的持有成本和更低的获利可能让用户望而却步,无可避免地导致交易量的下跌。项目方如欲保持平台活跃度只能依靠招揽新客户,但持续能力有待观察。一个简单的改进方案是对高价Keys收取低比例的手续费,保持盈利的同时也能够保证交易量。Friend.Tech在社交功能上可能具备发展潜力。首先,代币的套利空间可能能够促进用户自发对项目进行宣传。其次,其用户间的联系相对其他社交平台更为紧密,也更倾向互惠行为,对SocialFi模式是良好的示范。但有待提升的使用体验与易被复制的商业模式可能会影响其前景。我们期望本报告能为Web3行业的未来发展路径提供参考。一、FRIEND.TECH是什么?SocialFi模式先行者的最新作品作为Web3领域在DeFi(去中心化金融)与GameFi(游戏金融)之后最火热的概念,SocialFi(社交金融)模式将去中心化金融服务与社交媒体相结合,给予了用户从社交互动与内容创作中直接获取经济价值的新方式。在开发出践行这一理念的两款热门Web3社交应用:TwitterDAO与Stealcam之后,开发者Racer于2023年8月10日上线了同样遵循SocialFi模式的区块链社交平台Friend.Tech,允许用户用加密货币交易与其他用户一对一私聊的资格。这个将社交和影响力价值与经济价值直接挂钩的应用,对于热衷于讨论加密货币的用户来说尤为有吸引力——这给了普通用户与社交平台上的加密货币KOL(意见领袖)进行直接交流的机会,也给了KOL们将自身影响力变现的新方式。Friend.Tech将影响力价值与经济价值挂钩Friend.Tech的玩法:用户在应用里绑定自己的Twitter(X)账号,每个账号对应一组Keys(上线之初也称为Shares),每个账号Keys的数量没有上限。每组Keys的初始数量为0,用户在平台上免费领取自己的第一个Key以激活后续功能。用户可以从平台购得其他用户的Keys成为持有者(Holder),以获得与该用户一对一私聊的资格。用户可以购买不同用户(包括自己)多于一份的Keys,以及向平台卖出已持有的Keys。

    Friend.Tech的逻辑运行在Base链(以太坊Layer2网络)上,Keys的持有者名单(Base链钱包地址)和持有数量储存在智能合约中,交易使用ETH进行支付。Friend.Tech账户需要与Twitter(X)账户绑定后才能获得区块链地址;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智能合约的开放特性,不进入APP界面也可以生成地址并与智能合约进行交互。我们暂称所有的地址为用户。图1Friend.Tech应用界面二、Tokenomics代币经济概念与分析刚性的经济模型Keys的定价未采用传统的订单簿或者去中心化交易所常用的AMM(AutomatedMarketMaker,自动做市)定价方式,而采取了基于当前代币在平台上的总被持有量的固定价格公式。图2Keys持有量与价格(ETH)的关系每一个Key被购买时,用户需向合约存入当用户出售Keys时,平台返回:在实际交易中,用户在购买Keys时需额外支付10%手续费(其中5%分配给Keys的创建者,5%分配给Friend.Tech项目方用于开发、支持与社区建设);当售出Keys时,用户只能收到其中的90%,另外的5%再次分配给Keys的创建者,5%分配给Friend.Tech项目方。也就是说,如果用户以购入时的价格卖出一个Key,将损失20%的手续费。虽然Keys的账面价格随持有量的增加而幂次增长,即:持有量每增加1,Keys的账面增值等于:持有量每增加N,Keys的账面增值等于:但由于手续费的存在,即使Keys持有量继续增加,卖出也不一定等于继续获益。实际上,Keys持有量需要比购入时增加10.6%才能让用户回本;在回本前,增量用户需要付出的总费用将指数上升。若用户购入某Key的第200个份额,将需要等待后续用户购买22个Keys(总付费达到68ETH),才能从出售行为中回本。图3在不同时期购入Keys后如需获得账面收益需要等待后续用户付费的金额刚性经济模型的优势与弊处均十分明显对此经济模型,我们提出下述分析与假设,并将使用链上数据进行检验。本研究数据来源于Base链上Friend.Tech智能合约(0xcf20)。截止到9月19日,与合约直接交互的交易为6,456,148笔,涉及到3,049,066次Keys买卖交易。首先,我们相信Keys定价模式的出发点是积极的:避免了早期冷启动时的挂单数少及价格波动。并且,买入和卖出的价差增加了Keys持有者的推广主动性:只有Keys持有量继续增加才可能有获利空间。这为项目的前期成功创造了条件。(详见3.1节)与KOL直接交流的机会无疑具有一定价值,因此能在早期识别有潜力KOL的投资者更可能获取有利的投资机会。(详见3.3节)KOL们也将因为提供一对一互动的社交价值而获得丰厚的报酬。(详见3.4节)由于购买后期Keys的高昂获利成本(包括等待其他用户期间的时间和机会成本),Keys被无限制炒高的可能性很小。(详见3.4节)然而,我们也发现这一刚性的经济模型可能存在一些潜在问题:固定定价的经济模型鼓励用户以低买高卖进行获利。由于Keys的价格单调上升,在交易早期阶段进入就一定能获取收益,因此平台会吸引大量投机用户,甚至是机器人。(详见3.3节)Keys持有者数量有上限。与KOL一对一聊天的价值有限,Keys价格真实地反映其价值后,理性的粉丝很难会溢价购买Keys。(详见3.4节)平台活跃度衰减周期短。当Keys持有者达到高位,且早期的低价Keys都被卖出后,高价持有Keys的用户通常是理性的社交用户或者需长期等待Keys升值的投资者,此时Keys将有价无市。(详见3.5节)平台无法依靠既有用户持续获利。当一个KOL的所有Keys都成为高价Keys后,将难以吸引后续交易。平台如需保持增长,需持续寻找新KOL资源入场。(详见3.5节)三、Tokenomics链上数据实证3.1-测试首月项目表现尽管目前仍处于为期六个月的测试阶段,Friend.Tech仍在上线之初就立刻获得了巨大成功。平台在8月10日上线,8月11日就录得了17,556的Keys创建量,13.6万次的单日交易,以及超过4,000ETH的交易额。

    8月19日Web3头部风投Paradigm宣布完成种子轮融资后,Friend.Tech平台迎来新一波热潮,平台单日交易额在8月21日最高超过了10,000ETH,交易量达到52.5万次,项目方超过500ETH的单日收入,甚至高于Tron、Uniswap等主链和热门应用。从8月10日到9月19日,Friend.Tech总用户数206,706名,Keys创建量为203,953,Keys持有量258,859个,交易量3,049,066次,交易额139,530.09ETH。图4项目每日交易次数与交易额(截止2023年9月19日)对一个社交网络项目而言,一个月内吸引近14万用户(无论有没有参与社交)的表现,已经足够充分展示SocialFi应用的增长潜力和盈利前景。3.2-三种主要用户类型绝大部分用户收支基本平衡,但收益呈长尾分布总体来说,大部分用户仅持有一个Keys,少部分用户参与到了额外的Keys交易中(图5)。在不考虑交易Gas费的情况下,90.2%的用户的收益在正负0.1ETH区间内。52.6%的用户实现了正收益,但收益超过0.1ETH的用户仅占2.17%。收益最高的前100名用户收益之和为4311.64ETH,占总收益9004.58ETH的47.9%,用户数占比低于0.1%(图6)。收益仅统计已实现盈利/亏损,未统计未实现盈利/亏损(例如Keys尚未卖出时市场价与成本价的差异)图5Keys总持有量分布图6用户收益分布我们将平台上的用户分为三类:轻度参与者:绝大部分用户会轻度运营自己的社交网络,也会主动尝试Keys交易,但交易频次低、收益有限。多为追随明星、在舆论引导或空投刺激下参与到社区中的个人用户。加密货币KOL:他们构建社区的价值,吸引追随者进入平台购买Keys,以获取与他们直接沟通交流的机会。这部分用户的获利主要来自Keys交易的5%协议分成。我们将协议收入超过0.1ETH且绑定了Twitter(X)账号的4,718名用户定义为KOL。逐利投机者:通常不运营社交网络,而是选择积极交易热门Keys,利用差价获利。较为极端的投机者会使用机器人监控热门或者具有潜力的Keys并自动交易。我们将44,843名参与的交易总额(包括买卖自己和他人的Keys)大于自己的Keys被交易总额(包括他人和自己的买卖)的用户定义为投机者。后两类用户交易频次和/或收益更高,且可能存在交叉重叠(例如一个KOL也可能深度参与投机交易),本报告将着重分析后两类用户。3.3-投机者的行为和收益总收益最高的Top20用户中,不仅有赫赫有名的Cobie,Zhusu等币圈顶流(表格1),也不乏大量未绑定Twitter(X)的用户,其在Friend.Tech的交易活动因而可以被认为是投机行为。表格1总收益(ETH)Top20用户社区收益最高的100名用户中有65名投机者,52位KOL,即有13位KOL也参与到投机活动中。投机者中45名投机者的协议收入甚至为0。这批用户的平均收益为53.49ETH,高于其余55名用户的27.26ETH(图7)。图7协议收入为0的用户与其他用户总收益对比投机者贡献大量交易额投机者(用户总数的21.7%)贡献了Friend.Tech总交易量的78.9%与总交易额的88.4%。投机者交易量虽然只有28.8%与KOL的Keys有关,但交易额占比却高达82.5%。总体而言,平台的繁荣建立在投机者的活动上,而投机者在平台中的交易目标则主要是KOL创建的Keys。投机≠“聪明钱”然而仅有8,346名(18.6%)投机者是“聪明钱”,即总收益为正。其中,900名(10.8%)没有绑定社交媒体。“聪明钱”的收益之和为5443.32ETH,没有绑定社交媒体的账户收益占“聪明钱”总收益的60.9%。大约186个疑似Bot如果Web3告诉了我们什么,那就是人的投机效率永远比不上机器人。Friend.Tech社区中的机器人用户在其他用户创建Keys后,会立刻抢购此时较为便宜的Keys;或是对热门的Keys进行监控,以低价购入快速成长期的Keys并高价卖出以套利。上线仅两周,已有186个类似MEV的机器人出现在Friend.Tech,它们会在用户创建Keys或者出售Keys的同一个区块中完成Keys的购买(有时甚至一次性购买几十个)。

    我们将此类交易称为“狙击“交易。机器人共完成了27,648次狙击交易,交易额达到463.21ETH;包括“狙击”和非“狙击”交易在内,这些机器人用户共实现了2553.84ETH正收益,占全体用户正收益的28.3%。表格2疑似BOT用户交易量Top103.4-KOL行为与收益KOL们可以实现稳定的获利对于币圈的大部分用户而言,Friend.Tech的根本吸引力在于与KOL的私聊机会。因此,大部分的早期交易都围绕着KOL账户的Keys,使得KOL们在这场交易风潮中获得了颇为丰厚的协议收入。共86.5%的用户存在协议收入。其中4,718名用户的协议收入超过了0.1ETH,收入总和占所有用户协议收入总和的93.2%,平均为1.37ETH。协议收入最高的前3位KOL:0xRacerAlt、cobie与HsakaTrades分别收入202.57ETH、139.19ETH和134.18ETH,按照8月10号到9月19日ETH的平均价格计算,日收入约为6,000-8,000USD。图8KOL账户示例KOL的KeysHolders数量上限明显然而,社区内更加明显的一个特征是,账户KeysHolders的数量有较明显的天花板,99.94%的账户Keys被持有量在100以下,即Keys的价格低于0.6ETH。即使是顶级KOL,其Keys的持有量天花板也基本在250左右,价格低于4ETH(图9)。图9Keys交易量与Keys当前持有量关系自我增持并不一定是好策略如果用户对自身的社交影响力有信心,那么可能会像机器人一样,采取从早期就开始持有自己的Keys、并在粉丝开始购买自己的Keys后高价卖出以实现获利的交易策略。事实上,的确有18.9%用户采取了这一策略。其中有29.3%(11,493名)取得了正收益,平均收益为0.28ETH,投机者正收益比例为(18.6%)但平均收益为(0.65ETH)。不过,用户自持的Keys越多,其收益和亏损的区间就越窄,这意味着这种策略很难实现高额盈利,但确实是避免巨额亏损的理想手段。KOL们自持Keys的比例更高,68.1%(3,211名)额外购买过自己的Keys,535名通过自己的Keys套利,平均收益为0.14ETH(最高3.89ETH),与他们的协议收入相比并不高。协议收入最高的前3位KOL:0xRacerAlt、cobie与HsakaTrades几乎从未参与到自身Keys的交易中。3.5-平台持久性的缺失图10Key持有者数量与Key交易量关系图11Key年龄与Key平均交易量/额关系链上数据显示,Keys价格的不断升高确会导致交易的停滞(图10),降低速度接近指数函数。类似的,Keys的创建时长越长,日平均交易次数和交易额也都大幅下降(图11)。Keys的交易高峰集中出现在被创建的当天,日均交易次数为7次,在第二天跌至2次,第三天之后就不会再超过1次。这个特点由代币经济模型造成:前期的Keys更加有利可图。图12不同Keys年龄类型的Keys交易量占比随时间变化项目发起已经一月有余,至今每日近半数交易额仍由新Keys贡献。若项目后续面临新KOL资源获取乏力的问题,平台的交易量将可能面临无法维持的困境,平台的持久性将面临重大挑战。图13头部KOLKeys交易量随时间变化顶尖KOL的Keys交易量承担为整体项目交易量护盘角色,理应随时间推进会更为坚挺。但是不难发现除0xRacerAlt,0xCaptainLevi外,整体Top10KOLKeys交易量仍然呈现下降趋势。若头部KOL无法成功护盘,项目的持久性会遭到打击。3.6-用户间的社交网络抛开金融属性,Friend.Tech始终还是一个社交平台。从Keys的持有关系来看,平台上14万用户中的11万(79.2%)用户能够被连接在同一个社区内,即通过朋友的朋友联系在一起。虽然目前平台上用户的社交圈子不大:平均每个用户的好友仅有三到四个,且最大的KOL也不过有几百个好友,但好友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好友的好友也是自己好友的概率约为41.3%,这远远高于现有的任何一个社交平台。同时,我们也观察到平台用户间的互惠行为,即用户之间互相购买Keys。虽然在软件功能上来说,建立两个一对一的聊天通道非常冗余,但这一行为却能显著增加用户之间的社交联系。

    平台中有13.5%的社交关系是互惠的。图14Friend.Tech平台KOL间的社交网络图中节点的粉丝数均大于50节点大小正比于KOL的粉丝数四、总结与展望4.1-关于应用缺陷目前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核心的社交功能相对简单,少有吸引用户留存的亮点。与此同时,缺乏验证措施导致欺诈现象(例如假冒Twitter上@punk9059账号的@punk9O95)出现、网络连接故障频繁出现、消息延迟以及应用闪退等问题也妨碍了正常使用。鉴于区块链的开放特性,平台不能限制用户绕开前端界面与智能合约直接交互,例如在未绑定Twitter(X)账号的情况下生成Keys。这严重影响了平台以影响力代币化促进社交的初衷,削弱了代币经济模型的功效。同时,Friend.Tech的地址与Twitter(X)账号之间的绑定关系可以从公开API中获取,这无疑增加了对于去中心化社交产品隐私问题的关注和担忧。当然,上述问题可以归类为测试阶段合理存在的Bug,我们相信任何有实力的技术团队都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值得关注的是,Friend.Tech商业模式的复制门槛较低,这一点从它对竞品策略的反应中就可见一斑。Friend.Tech在8月15日曾宣布,用户若与其他同类型产品交互,将无法获得其平台的空投积分。这一做法遭到了社区用户的强烈反对,从而导致社区在8月29日被迫撤回此决策并公开致以歉意。创始人在公开信中所承认的“出于恐惧与零和思维的行为”,明确展现出Friend.Tech在SocialFi模式上的弱势——那就是它在未来可能会面临激烈的同质化竞争。4.2-关于Web3驱动的社交网络Eurybia坚信,Web3的长远发展依赖于吸引并保留那些不受代币炒作影响的用户。从马斯洛需求金字塔出发,衣食住行、就业健康、情感归属都是充满潜力的发展领域,但也都充满着不确定性。重新构建一个社交网络并非易事。在社交网络内容质量和已有平台的竞争压力之外,用户在社交网络上的平台转移成本相比其他产品显得尤其高。仅仅从其他平台上把用户吸引过来是不够的,更重要的如何是把用户好友、好友的好友都完整转移过来。在Web2世界中,能够撼动守成社交巨头的新产品屈指可数,遥远的Google+和最近的Clubhouse都是无声的鉴证。然而Web3确实有它独特的优势:代币激励是最直接、最赤裸的获客方式。Friend.Tech在一个月吸引到26万用户,已经是一个非常亮眼的成绩。但是,当前Web3社交平台普遍存在的、如粗糙设计的代币经济模型和难以灵活修改的智能合约等缺陷,对平台的生命力无疑会产生负面影响。对于Friend.Tech,我们判断它当前的经济模型不具备足够的可持续性。尽管Keys的价格不太会因为交易减缓而受到冲击,但减少的交易量会使平台和Keys的创建者面临盈利难题。至少,在粉丝间的Keys交易市场真正成形之前,通过代币增值来拉新的效果是有明显上限的。我们也观察到社区正在实施如空投积分这样的推广策略,希望这能有效缓解平台的持续性问题。Web3项目通过空投代币、炒作策略聚焦和盈利吸引的用户,往往是投机分子或投资客。如何将这一批用户成功转化为平台服务内容(社交、游戏等)的真正用户,始终是Web3领域的难题。常理而言,相比于对关注平台服务内容的用户,投机用户对平台服务内容的兴趣相对更低。如果他们拿走了最大量的经济获利,但却贡献了最低的用户粘性,那么代币补贴策略(如果对项目方而言是一项成本)还是否合理?这是所有致力于推动Web3大规模普及的从业者都需深思的问题。

Pixel Artist Pixel Artist
Happy Kittens Puzzle Happy Kittens Puzzle
Penguin Cafe Penguin Cafe
Animal Connection Animal Connection
Snakes N Ladders Snakes N Ladders
Pixel Skate Pixel Skate
BeeLine BeeLine
Draw Parking Draw Parking
Draw Racing Draw Racing
Soccer Balls Soccer Balls
Happy Fishing Happy Fishing
Crashy Cat Crashy Cat

FREE GAMES FOR KIDS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