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人面对“AI替代焦虑”:不慌 砸不掉我饭碗 干不掉我工作

    AI与Web3间的微妙关系,用竞合来描述再合适不过。以资本视角看,AI的故事显然比Web3更动听也更实际,以至于ChatGPT的到来轻易将原本蜂拥而至的Web3资金转移到AI领域,资本的替代性关系清晰可见。但从市场而言,一贯以热点高歌猛进的Web3也不愿放弃机会,大举AI之名融入项目的比比皆是。Web3的外壳犹如变色龙,从元宇宙换成AI,不过是发条推特的事情。针对于Web3的打工人,这种关系就更为复杂起来,担心机器替代工作,也担心不会机器而被替代,对机器的犹疑如潮水般来来去去,但最终在规范度欠佳的Web3中留下的,仅仅是各种荒诞不经的仿盘与伪概念,对打工人的描述反而凤毛麟角。从宏观来看,在机器出现伊始,围绕机器与人类的存在主义危机就从未停歇,人可以制造出远比自己聪明的事物,但也会对这些事物产生恐惧,这既是人类的智慧体现,也是潜意识对非我族类的抵制本能。而在Web3这个将人类贪婪与欲望体现得淋漓尽致的领域,这种对抗只能愈演愈烈。Web3打工人会被AI替代吗?带着这个问题,笔者采访了4位圈内正在使用AI的打工人,在迥异的工作中,有人呈悲观看法,认为长期会替代自身工作而在转型;也有人不以为然,强调AI难以承担Web3中关于人的尔虞我诈;尽管看法略有不同,但受访者却不约而同的认为AI在与复杂人性的斗争中永远不可能处于上风。看来,在AI都难以摸透的Web3,至少打工人,还是安全的。01、“AI只能保证流程正确”—Ivan某小型资管资产运营在资管机构工作的Ivan,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高级打工人,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围绕资金的一系列工作,包括储存、增值与运营,但细分来看,与传统机构风控更为类似,即监测交易,识别交易可能带来的风险点,并有效进行干预。从他的角度,AI远不足以对其工作带来影响,因为AI难以识别人所存在的问题,以下是他的自述:我的工作说出去是比较好听的,在机构做资产运营的工作,通过运营实现资产增值与风险把控。在这份工作之前,我在一家地方性银行做风控,就工作本质来说,两者其实没什么质的区别,差别就在于风控更多强调监测与预警,而运营还有增值的需求属性。

    ChatGPT出现之后,我们老板就提过需要学习使用提高工作效率,还请过所谓的专业提问师给我们上过培训课,但由于没有做强制性要求,就我所知,大家其实用的频率并不高。但这并不是说ChatGPT不好用或者单纯抨击,而是对于我们这个行业而言,AI难以去替代人的工作。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很多大型B端客户,转账几乎都是上百万美元的体量,使用AI批准的风险显而易见,因为AI难以洞见这些钱背后的流程与阴谋。表面上可能只是一笔钱,但背后可能是洗钱、分销、诈骗等等事件的复杂组成。这与银行其实很类似,看似很自动化的流程,但每一个节点都有银行中后台的人工力量逐项审核,几个甚至可能十几个部门在围绕这笔钱进行操作。零售客户相对而言自动化程度会更高,偶尔出现的女巫、双花等薅羊毛操作后台的AI就可以自动识别,但也不能完全交由AI负责。就像我们去办银行卡,经常在最后一步会要求客户经理来现场核实身份,为什么?因为AI很难通过流程去检验人。AI只需要保证流程正确,但只有人才能识别出人的问题。纵观整个金融界,尽管数字化提升效率,有各种各样的繁杂的系统,人工还是主要力量,与钱相关的任何东西需要责任到人,这在历史上已经有过很多次血泪的教训。但你说AI是不是完全没用,肯定不是,不然巨头也不会倾力去发展,以我自己为例,Paperwork不想动的时候也会使用AI,然后去润色修改。也提一句,大家觉得都可以替代的Assignment、合同之类的,也并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搞定,这都是法务、财务那一群人一句一句审定出来的模板,所以你看,人,才是最重要的。02、“更重要的是AI未来能做什么”—Iris内容媒体编辑我在一家内容媒体从事编辑岗位,也是大家通常认为最容易被AI替代的岗位之一。

    总的来说,AI,例如GPT,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已经比较常见了。尤其是当下行业不景气,大家原创度日益降低的情况下,翻译、快讯抓取等工作我们都会用AI去完成,可以大幅度提升效率。在原创方向,根据撰写稿件的内容要求,AI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对于文字处理,GPT的能力还是很强,所以基本的通稿给定大纲,他出的基本大差不离,但是由于行业属性,很多专业名词或者理解、以及适应人的阅读习惯方面,它还是存在局限性,因此需要人工进行多角度的调整。深度稿件和AI的关联性相对较弱,深度稿件更多在于个人的实地走访与调查,这是AI难以替代的,即使通过资料去喂养AI产出稿件,效果也较差。稍低版本的GPT表现就更为差强人意。有一个同事用GPT3.5写稿,由于没有2021年之后的数据,最新数据需要同事一句句拆分喂进去让他先行学习,尝试了一整天终于出了一篇稿件,结果里面大多是正确的废话,甚至还存在胡编乱造的幻觉内容,最后要么大改,要么沦为废稿。当然,这也有我们个人提问能力不足的原因。回到你的问题,你说AI会不会代替人工?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肯定是会的,可能它现在能做的看上去有限,大家都不以为然,但更重要的是它未来能做什么?没有人可以拥有比AI更为强大的学习能力,也没有人可以了解AI涌现的黑匣子构成,这意味着通过不断的深度学习与解析,AI会在某个阶段涌现更为智能的能力。带有重复性质的创造性工作没准会被更早代替,例如码农、编辑以及其他文化产业从业者,这类型工作具有创造性,但本质也带有易学习性与重复性,只要有文本可学习,AI一定会比人跑的更快,所以人类需要更多释放自己的想象空间。回顾每一次技术进步,总会有岗位被替代,这是技术革命带来的工具革命,是不可逆的,卢德运动最终也只能沦为历史的注脚。目前来看,从熊市至今,公司已经裁员了40%,而编内容部人就更少,这或许也与AI有一定关系?

    从我个人而言,我会尽可能去寻找工作中更为核心的部分,AI难以替代的部分,例如我会比此前更看重外出的机会与人脉的积累,不管如何,这都是AI难以接触的环节。03、“法律伦理风险不可规避”—Vivian加密律师其实这个问题可以放大范畴,在传统领域,AI可以替代律师吗?我个人认为是不可以的,很简单的原因,法律工作是和人打交道,其中涉及到的法律伦理风险是不可规避的。举个例子,在诉讼中,律师是有责任与义务为当事人所提供的信息负有保密责任,而这一点,很多时候不是以场外旁观者的好与坏去定义的,而是以案件当事人为中心去定义的,除非涉及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否则律师应当对其信息保密。AI的公共性质注定其难以做到此点,你给他的信息他甚至可随意发送给其他的询问方,这显然不符合律师职业道德。同理在法律咨询等非诉讼层面,AI律师也会表现得更为不近人情。它难以感知到当事人真正的需求或者隐含的意思,在很多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拐着弯咨询,最核心的无非就是如何保障自己的利益,即使是自己已是过错方的前提下。但AI难以理解这种类型需求,你问如何合理的规避风险,他可能让你全盘托出,甚至让你去自首,所以目前AI最多能处理一些已明确知道问题、有既定答案的咨询,并且做部分非隐私的案头工作,局限性很明显。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AI会出现机器幻觉,这也是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大忌。前段时间有同行就踩了坑,美国的Levidow&Oberman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在一起纠纷中提交由AI辅助写作的文书,结果被法官发现部分判例实际不存在,最后事务所因向法院提供虚假信息被处以5000美元罚款。虚假信息是违反律师法的行为,也是律师执业明令禁止的规则,但直到目前,AI幻觉也尚未被解决。在Web3,上述局限性会进一步放大。Web3是一个非常混沌与瞬息万变的行业,虽然国内外近年来都在出台法律细则完善,但虚拟货币在民商事领域仍是新鲜事物,从各地法院判决实例来看,认知也并非统一。

    在这种新鲜概念频出的领域,用AI充当律师只会带来更加复杂的问题,例如稳定币,各个地区的监管十分迥异,在香港该领域还是真空区,但新加坡、欧洲均已出台了监管方案,你问AI难以得到针对性的回复。此外,从事虚拟货币行业的律师,本身素养是极强的,除了对行业有深刻理解,也要具备强大的金融服务监管与证券法律能力,要充当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连接器,减少信息差与噪声,要做到这些,很不容易,所以我认为,AI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协助处理案头研究等文字类工作,但要替代,远还谈不上。04、“淘汰也只是一种自然的社会规律”—Leo开发人员其实这个问题早在几年前AlphaGo就已经出现过,后面也陆陆续续出现了很多自动编程软件,这次由于ChatGPT的表现太过惊艳,又在圈内引起了一阵恐慌。要是这个问题放在去年之前,我是斩钉截铁说不会替代,但是如今,我可能会认为部分程序员是有被替代的风险。从AI的优势来看,目前AI已经可以应对数组/字符串、动态规划等稍有难度的技术性问题,同时在重复代码生成、文档和注释、测试等共性问题方面具备一定能力。在我的日常工作中,我也会使用GithubCopilot,我不是个例,之前GitHub做过一项调查,500名开发人员中,有92%的受访者在借助AI编码工具来完成工作和其他项目。使用AI工具不为其他,是因为切实能提高效率,我们的工作本质上其实是机器语言与人类语言的翻译,存在很多重复的具体任务,在这些任务上AI采取的链式调用表现较为优异。但对于开发人员而言,最核心的能力是编程逻辑,最困难的节点是构建需求,而非只是简单的编程,在这个领域,AI还不具备完整的工程能力。在实际的软件工程中,代码是根据定制化需求编写的,在这个复杂关系的内部,模块之间的作用性、技术背景与产品本身所存在的客观规律AI难以通过已学习的数据库进行发现,原因是该类数据通常是保密的,这就意味着在业务抽象、建模和架构上,AI难以与人类相提并论。此外,AI也存在代码安全、知识产权等问题。另一方面,Web3相对于传统互联网,前端后端的架构存在去中心化差异性,最直观的是发布智能合约代码后,开发者无法简单对其进行修补和更新,而Web3更多与钱有关,具备很高的敏感性,离开人这个选项会带来很多的现实问题,在圈内也可以看到土狗项目跑路比比皆是,匿名经常让人觉得不安全。行业里经常打趣的,没问题的时候要去中心化,一有问题还是要去找中心化机构,所以无论如何,人本身在这个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但从程序员大行业来看,未来不会用AI或者低阶仅会使用局限性工具如CRUD的程序员,淘汰也只是一种自然的社会规律。05、结语在与机器的性能较量中,由血肉之躯构成的人类,往往处于劣势。因此不止Web3,在很多方面,机器替代人类并非无稽之谈。但恰恰由于脆弱人性的存在,人这一群体所构成的复杂网络与其中的精神链接,机器难以涉足,而这也反哺了人类自己。在未来,或许更重要的是,保护和珍惜自己的人性,释放自己的创造力,不要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中成为行尸走肉,最终遗憾的变成AI的养料。

Pixel Artist Pixel Artist
Happy Kittens Puzzle Happy Kittens Puzzle
Penguin Cafe Penguin Cafe
Animal Connection Animal Connection
Snakes N Ladders Snakes N Ladders
Pixel Skate Pixel Skate
BeeLine BeeLine
Draw Parking Draw Parking
Draw Racing Draw Racing
Soccer Balls Soccer Balls
Happy Fishing Happy Fishing
Crashy Cat Crashy Cat

FREE GAMES FOR KIDS ONLINE